摘要:试验考察了三丁酸甘油酯对21日龄断奶仔猪的应用效果。试验选用来源一致和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44头,随机分为三个处理组,每组设4个重复(栏),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了0.08%和0.15%的三丁酸甘油酯的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日粮。试验期28天。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择体重一致的仔猪前腔静脉采血并屠宰取肠道,观测肠道结构。结果表明:(1)对生长性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整个试验期间,添加0.08%三丁酸甘油酯可以改善日增重5.79%,降低料肉比3.31%,减少腹泻发生率32.48%(P<0.05);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可以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10.24%(P<0.05),显著降低料肉比6.62%(P<0.05),显著减少仔猪腹泻发生率49.36%(P<0.05)。(2)对肠道结构的影响。十二指肠段,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可显著提高绒毛高度16.20%(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显著提高23.36%(P<0.05)。空肠段,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8%、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分别提高9.84%(P<0.05)和18.89(P<0.05),隐窝深度分别降低7.96%(P<0.05)和8.49%,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分别提高19.85(P<0.05)和30.15%(P<0.05)。与添加0.08%三丁酸甘油酯相比,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显著增加8.24%(P<0.05)。回肠段,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8%、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分别显著增加11.68%(P<0.05)和20.63%(P<0.05),隐窝深度分别显著降低10.16%(P<0.05)和9.96%(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分别显著提高23.88%(P<0.05)和33.58%(P<0.05)。与添加0.08%三丁酸甘油酯相比,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显著增加8.02%(P<0.05)。(3)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两试验组尿素氮、总蛋白、球蛋白均有所提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有所降低,但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关键词:三丁酸甘油酯;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肠道结构 动物体肠道发育及肠道健康对动物体生长性能的重要性已经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现代营养生理学研究表明,肠粘膜的发育与成熟状况是制约幼畜快速生长的关键因素。三丁酸甘油酯能快速为肠黏膜细胞提供能量,促进肠黏膜的发育与成熟,修复各种应激引起的肠黏膜损伤,进而可以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控制腹泻及提高生产性能。本试验以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目的为验证三丁酸甘油酯的功效,为合理使用三丁酸甘油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三丁酸甘油酯由武汉泛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含量≥45%。 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试验选用21d一次性断奶、体重相近的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元杂种仔猪144头,按照体重、性别一致性原则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四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仔猪。断奶前进行3d预试,断奶后转入保育舍。 试验在武汉市某畜牧有限公司进行,试验管理按猪场常规管理进行,猪舍内气温20~30℃,栏舍采用漏缝地板,猪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清洗猪栏一次,猪舍每周喷雾消毒1次,日常观察试验猪只生长、采食、粪便情况,准确记录投料量、舍温、腹泻情况。 1.3 试验日粮 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8%、0.15%的三丁酸甘油酯。为保证日粮的平衡性,用玉米淀粉填充。对照组日粮配方和营养成分见表1。 表1 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 日粮组成 | 营养水平 | 玉米 | 52.16 | 猪消化能Mcal/kg | 3.45 | 去皮豆粕 | 12 | 粗蛋白 % | 20.5 | 代乳粉 | 8 | 赖氨酸 % | 1.4 | 膨化大豆 | 8 | 蛋+胱氨酸% | 0.98 | 葡萄糖 | 5 | 苏氨酸 % | 0.98 | 蒸汽鱼粉 | 5 | 色氨酸 % | 0.23 | 大豆浓缩蛋白 | 4 | 有效磷 % | 0.46 | 植物油 | 0.96 | 钙 % | 0.74 | 磷酸氢钙 | 0.89 | 盐% | 0.65 | 石粉 | 0.4 | | | 预混料 | 2 | | | 酸化剂 | 0.3 | | | 盐 | 0.45 | | | 赖氨酸 | 0.2 | | | 蛋氨酸 | 0.3 | | | 苏氨酸 | 0.19 | | | 防霉剂 | 0.15 | | |
1.4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生长性能 试验期间,观察每天仔猪健康状况,统计每天仔猪的采食量和粪便情况(以粪便不成形,且在肛门处可见明显的干粪或稀粪黏附为腹泻)。在试验的第14、28日晚8点停止喂料,并于次日早上5点断水,早上8点空腹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肉比和腹泻率,计算方法如下: 平均日增重(ADG)=各组试验期总增重/(每期天数×各组饲养头数) 平均日采食量(ADFI)=各组试验期总采食量/(每期天数×各组饲养头数) 料重比(F/G)=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 腹泻率=(x1f1+x2f2+…xifi)/(n×各组饲养头数) 其中:xi表示腹泻头数,fi表示腹泻天数,即在饲养期间内有xi头猪腹泻了fi天,n= f1+ f2+…fi 1.4.2 肠道结构 生长试验结束时,每个处理组各选择一头体重接近的猪,剖开腹腔,取出小肠,分离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在十二指肠远端、空肠中端和回肠中端分别截取5cm肠段。 肠段经冰冻生理盐水轻轻冲洗后用滤纸吸干水分,浸入到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72小时后取出。将固定的样本经冲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处理后切片,每段纵切各6张,厚度为5μm,苏木精-伊红染色,中性树胶封固。 参照Frankel等的方法观察测定,每张切片选取10根最长,且走向平直、伸展良好的绒毛,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作定量分析,测量其绒毛高度及与之相连的隐窝深度,并计算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值(VH /CD,VCR)。各指标取平均数作为测定数据。 绒毛高度(VH):从绒毛顶段至隐窝开口处的垂直距离 隐窝深度(CD):从隐窝开口至隐窝基部的垂直距离 1.4.3血液生化指标 生长试验结束末清晨,空腹称重后每处理组随机选取4头(每栏1头),前腔静脉采血10ml,静置15min,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20℃保存待测。样品送至武汉市第七医院,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下列指标: (1) 尿素氮(BUN):紫外酶法; (2) 总蛋白(TP):双缩脲法; (3) 球蛋白(GLO):溴甲酚绿法; (4) 谷丙转氨酶(ALT):酶连续测定法; (5) 谷草转氨酶(AST):酶连续测定法; (6) 碱性磷酸酶(AKP):酶连续测定法。 1.5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 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先对数据作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 ,若处理间差异显著,再用 Duncan’ s 作多重比较, 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三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结果见表2。 表2 三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对照组 | 试验Ⅰ组 | 试验Ⅱ组 | 断奶后1~14天 | | | 初始重(kg) | 6.32 ±0.42 | 6.31±0.38 | 6.31±0.41 | 末重(kg) | 9.16±0.38 | 9.23±0.29 | 9.36±0.22 | ADG (g/d) | 202.86±12.37 | 208.57±13.77 | 217.21±13.10 | ADFI (g/d) | 271.83±6.29 | 273.22±7.12 | 278.02±8.84 | F/G | 1.34±0.16 | 1.31±0.15 | 1.28±0.18 | 腹泻率(%) | 8.62±0.96b | 7.23±0.65ab | 6.01±0.72a | 断奶后15~28天 | | | 末重(kg) | 14.23±0.63 | 14.67±0.56 | 15.03.±0. 57 | ADG (g/d) | 362.21±13.36 b | 388.58±12.23ab | 405.21±14.91a | ADFI (g/d) | 579.53±16.78 | 598.41±18.42 | 599.71±20.74 | F/G | 1.60±0.03 b | 1.54±0.04ab | 1.48±0.04 a | 腹泻率(%) | 3.95±0.55Bb | 2.12±0.48ABa | 1.02±0.53Aa | 断奶后1~28天 | | | ADG (g/d) | 282.50±5.37b | 298.86±4.63ab | 311.42±3.25a | ADFI (g/d) | 425.68±8.64 | 435.82±10.34 | 438.87±12.70 | F/G | 1.51±0.09 b | 1.46±0.08ab | 1.41±0.08a | 腹泻率(%) | 5.45±0.78b | 3.68±0.67a | 2.76±0.63a |
注:同行数据肩注标注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 05="" p="">0.05)。 由表2可知,断奶后1~14天内,添加0.08%三丁酸甘油酯可以提高平均日增重2.81%,对平均日采食量影响不明显,对料肉比影响不明显,减少腹泻发生率16.13%,但是各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可提高平均日增重7.07%,对平均日采食量影响不明显,降低料肉比4.48%,减少腹泻发生率30.28%(P<0.05)。 由表2可知,在断奶后第15~28天,添加0.08%三丁酸甘油酯与对照组相比提高平均日增重7.28%,采食量增加3.26%,降低料肉比3.75%,显著减少腹泻率46.33%(P<0.05);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11.87%(P<0.05),平均采食量增加3.48%,料肉比显著降低7.50%(P<0.05),极显著减少腹泻率74.18%(P<0.01)。 由表2可知,从整个试验期间的统计来看,添加0.08%三丁酸甘油酯可以改善日增重5.79%,降低料肉比3.31%,减少腹泻发生率32.48%(P<0.05);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可以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10.24%(P<0.05),显著降低料肉比6.62%(P<0.05),显著减少仔猪腹泻发生率49.36%(P<0.05)。 2.2三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肠道结构的影响 结果见表3。 表3 28天试验结束时三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肠道结构的影响 指 标 | 对照组 | 试验Ⅰ组 | 试验Ⅱ组 | 十二指肠 | | | | VH(μm) | 306.67±7.63b | 327.34±6.96ab | 356.35±7.26a | CD(μm) | 224.42±5.43 | 212.15±5.21 | 210.85±4.97 | VCR | 1.37±0.35b | 1.54±0.37ab | 1.69±0.31a | 空肠 | | | | VH(μm) | 301.51±6.14c | 331.18±6.72b | 358.47±5.97a | CD(μm) | 221.35±5.34b | 203.73±4.98a | 202.56±5.12a | VCR | 1.36±0.38b | 1.63±0.34a | 1.77±0.36a | 回肠 | | | | VH(μm) | 298.67±6.25c | 333.54±6.71b | 360.29±6.29a | CD(μm) | 223.69±5.78b | 200.96±5.12a | 201.42±5.65a | VCR | 1.34±0.39b | 1.66±0.31a | 1.79±0.33a |
注:同行数据肩注标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 05="" p="">0.05)。 由表3可知,十二指肠段,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8%三丁酸甘油酯各组数据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可显著提高绒毛高度16.20%(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显著提高23.36%(P<0.05)。 空肠段,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8%、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分别提高9.84%(P<0.05)和18.89(P<0.05),隐窝深度分别降低7.96%(P<0.05)和8.49%,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分别提高19.85(P<0.05)和30.15%(P<0.05)。与添加0.08%三丁酸甘油酯相比,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显著增加8.24%(P<0.05)。 回肠段,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8%、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分别显著增加11.68%(P<0.05)和20.63%(P<0.05),隐窝深度分别显著降低10.16%(P<0.05)和9.96%(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分别显著提高23.88%(P<0.05)和33.58%(P<0.05)。与添加0.08%三丁酸甘油酯相比,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显著增加8.02%(P<0.05)。 2.3三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结果见表4。 表4三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指 标 | 对照组 | 试验Ⅰ组 | 试验Ⅱ组 | 尿素氮(BUN, mmol/L) | 3.45±0.13 | 3.56±0.43 | 3.53±0.33 | 总蛋白(TP,g/L) | 45.03±4.10 | 45.83±4.92 | 45.89±4.35 | 球蛋白(GLO,g/L) | 12.53±2.50 | 13.07±1.10 | 13.21±1.38 | 球蛋白/总蛋白(GLO/TP) | 0.28±0.05 | 0.29±0.04 | 0.29±0.04 | 谷丙转氨酶(ALT,U/L) | 44.03±9.35 | 43.33±8.33 | 43.18±8.36 | 谷草转氨酶(AST,U/L) | 70.66±16.50 | 70.33±8.39 | 70.21±8.56 | 碱性磷酸酶(AKP,U/L) | 300±97.53 | 268.67±89.61 | 256.35±90.32 |
注:同行数据肩注标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 05="" p="">0.05)。 由表4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8%、0.15%三丁酸甘油酯碱性磷酸酶分别降低了10.44%和14.55%,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两试验组尿素氮、总蛋白、球蛋白均有所提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有所降低,但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3讨论 3.1三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仔猪断奶后会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绒毛萎缩、隐窝深度增加、生长迟缓、腹泻率剧增等(Hornich等,1973;Gay等,1976; Kenworthy, 1976; Hampson, 1986; Miller等,1986; Cera等, 1988; Kelly等, 1990)。本试验研究表明,添加0.08%三丁酸甘油酯与0.15%三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无显著影响,但是对控制断奶仔猪腹泻率效果均显著,而且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降低腹泻率效果更为明显,这表明添加三丁酸甘油酯能够缓解断奶应激,维持肠道健康。 3.2三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肠道结构的影响 韩正康(1993)指出:小肠是消化道内营养物质吸收和转运的主要部位,吸收是小肠绒毛的主要功能,肠腺则具有分泌能力,所以动物小肠黏膜结构的良好状态是养分消化吸收和动物正常生长的生理学基础。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反映了肠道的功能状况。绒毛高度与绒毛上皮成熟细胞数量呈显著相关,只有成熟的绒毛上皮细胞才具有养分吸收功能。Hampson(1986)认为,隐窝深度增加表明绒毛上皮成熟细胞减少。 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常常可以说明小肠上皮细胞更新代谢程度,可综合反映小肠的功能状态。比值下降,表示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常伴随腹泻的发生。比值上升,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腹泻率下降。 本试验通过观察断奶仔猪肠道结构,结果表明添加0.08%三丁酸甘油酯,空肠和回肠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均变化显著。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均变化显著。这进一步说明添加三丁酸甘油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肠黏膜的发育,增强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这与三丁酸甘油酯的作用机理有关,三丁酸甘油酯是由丁酸和甘油酯化而成,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三丁酸甘油酯分解为两分子丁酸和一分子丁酸甘油一酯,丁酸能快速为肠黏膜细胞提供能量,修复各种应激引起的肠黏膜损伤有关,而丁酸甘油一酯能够直达后肠,在后肠微生物的作用下发挥功效,三丁酸甘油酯从而可以贯穿整个肠道,全面防护肠道健康Piva(2002)。 3.3三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尿素是仔猪含氮物质代谢的主要终产物。许多以健康仔猪进行营养代谢的研究均把血清尿素氮作为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和日粮氨基酸平衡状况的较为准确的反映指标(Borg等,1987)。从本试验的结果看,对照组尿素氮略有降低,这可能是由于断奶应激,平均采食量下降,摄入总氮降低引起的。 仔猪的血清蛋白(TP)是机体蛋白质的一个来源,用于修补组织和提供能量。球蛋白(GLO)来源于浆细胞的分泌,能反映仔猪的抵抗力。本试验两试验组总蛋白与球蛋白均有所提高,说明添加三丁酸甘油酯能提高断奶仔猪免疫力。 仔猪断奶引起的实质性器官组织细胞膜损伤、膜内功能膜的释放会导致相应酶活性升高。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两试验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有所降低,这说明添加三丁酸甘油酯有利于保护肠道健康,减轻断奶应激引起的肠黏膜损伤。 4 结论 添加三丁酸甘油酯可以提高断奶仔猪小肠绒毛高度、降低腹泻率、提高免疫力,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效果更为显著。 文章来源:杨玲. 三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12年S1期. ?? |